静距离: 蒋华君、蒋建军、于轶文

2025年5月11日 - 6月22日

前言

 

 

很久以来,一种真切描绘身边世界的绘画已不多见。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当年新生代,即一批年轻艺术家的“近距离”风格中,这种描绘身边的人与物的绘画出现在一个特定的艺术史语境下:经过了喧嚣的新潮美术,“观念的东西已令人厌倦,艺术家要回到自己确切的不夸张的生活中”(王华祥)

 

虽然“观念”是一个不那么干净因而很难说清的词语,但在当时,它大抵指的是“哲学”“思想”或者“灵魂”,总之是在“重要的不是艺术”的判断中比艺术重要的那些个东西。在这个意义上,近距离一是要回到身旁的生活,二是要回到眼前的画布,面对艺术“本体”,从绘画语言等够得着的地方入手。

 

之所以,这个展览的主题“静距离”要擦着边押“近距离”的谐音哏,是因为三十多年后的今天,那些个总要声称比艺术更重要的“主义”们又回来有一阵了,而当年新生代的新写实主义依然有人在践行。

 

蒋建军、蒋华君、于轶文三个人的背景差不多,年纪相仿,生在农村,长在小地方,读书来到大城市,大概是70-80一代人最普通因而最标准的人生轨迹。他们的绘画语言也是从国内美术学院里的那种最基础通行的风格中发展出来的,实际上,蒋建军一直在美院教基础课,于轶文就是美院造型基础部毕业,蒋华君更是编过不少美术高考基础课的书。他们就是这样说话和画画都带着口音,从人到画都保持着与各种时髦的最远距离。

 

然而正是这些题材与语言上的“普通”,使他们的作品获得了一种——在今天的绘画中并不多见的——从中国日常经验中生发的感染力。他们用静物画的方式去描绘日常所见的偶然与琐碎,用单纯得近乎平涂的背景、特写式的局部构图,以及不厌其烦絮絮叨叨的重复,最终从这些日常中生发出一种象征的力量:注目与礼赞。

 

当然,他们的作品也各有更具体的特征。蒋建军通过那些毫不讲究的手机照片,画那些常见但不常入画的的场景、事物与人,孩子的手和脚、路人的臃肿背影、杂物的堆积,但每一张作品都在一个主导色调下压缩着色域,形成一种色彩滤镜下的抒情。而蒋华君对如实描绘的固执坚持,使他的作品在不断的涂抹覆盖下,让那些毫不起眼的生活局部获得了一种沉思的重量感。于轶文则聚焦于农村的人与物,用触边撑满的构图、执拗的变形与大面积的暗色去构建出了一种纪念性。

 

在每日更新的生活潮流中,那些新奇的、意外的东西总是更容易被推到眼前,但如果潮流变成历史,那些不经意的日常反而会成为水落石出后的历史河床。在很多年后,如果人们要回望这个时代的生活是什么样子,是回顾当年社交媒体上的热搜话题posted出来的照片,还是翻出这些安静的作品去回到那种真实。(鲍栋《静距离》2025)

 

 

 

 

静距离:蒋华君、蒋建军、于轶文

策展人:鲍栋

展览时间:2025年5月11日至6月22日
展览地点:偏锋画廊,北京

 

 

关于艺术家

蒋华君

1979年生于湖南,1996-1997年就读于湖南省艺术学校,2004-2007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蒋建军

1974年生于广西桂林,1992-1995 就读于广西师范大学美术教育专业,2001-2004 就读于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获硕士学位。现为四川美术学院教师,工作生活于重庆。

 

于轶文

1980年生于湖南邵阳,2013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湖北美术学院绘画学院油画系系主任,硕士生导师。

 

 

 

关于策展人

鲍栋,1979年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及艺术总监,现生活工作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