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孔与毛孔: 赵延斌

2025年11月1日 - 12月7日

偏锋画廊于11月1日推出艺术家赵延斌个展“面孔与毛孔”。这是艺术家赵延斌在偏锋画廊的首次个展,展出艺术家二十余件作品。

 

赵延斌的绘画充满了表情。这不仅是说他的画面上经常有人物形象——当然这些人物的面部、姿势也总是有着强烈的表情语言——更是指,他的绘画总是在建构某种戏剧性。一种画面内容与情绪上的夸张,比如巨大的场景、众多的人物、强烈的对比,这些甚至近乎荒诞。也有一种狡黠的“恰好”,他描绘出事情刚刚发生或者即将发生的那一刻,有着让观众会心一笑的幽默。一幅有表情的绘画,意味着画家的主观意图贯彻在这张画中,他要统摄全局,以生成一种内部的有机性,我们称之为传神,在西方则可以叫做古典性。

 

在这个意义上,赵延斌的绘画是一幕幕精心设计的剧情片场景,用来描述一个个中国基层社会中的所见所闻,比如校园操场上的集体宣誓大会、废弃的乡村小学变成了养鸡场、公园游船里男女幽会被儿童们偷看。他也表述一个中国普通年轻人在人生际遇中的所感所思,颓唐或者激昂。画面上的这些内容,多少带有一些人间及民间喜剧的色彩,赵延斌采用的正是一种年画的语言,白描勾线填色,绘声绘色,就像一种说书人的语气。

 

另一方面,就像评书通常的章回体一样,赵延斌的绘画亦有着严谨的“体例”,画中的形象可以很夸张,但是绘画的线条与色彩必须概括、节制。实际上,这些看似“活生生”的作品,很多都有着严格的程序规划,尤其是在描绘高考誓师大会的这件作品中,看似简单的强对比构图与数量上的重复,但背后却是对上万个形象,包括大小、密度、排列、动作、面孔、鞋履、色彩等一系列元素的统筹考量与程序安排,一切更像是一种动漫工业的工作方式。

 

正是在对细节的无限追求上,赵延斌的绘画又显示出了一种自然主义的“毛孔”特征,比如在他的描绘自己裸体背影的作品中,皮肤上微小细节被无遗漏的描绘了出来。但是,“毛孔”在这里不仅是指皮肤上的细节,还指一种绘画的“分辨率”及“颗粒度”,画中的各种细节,叙事的、象征的、笔触、色彩的,乃至画家自己的所有细腻心思都可以视为让绘画“活生生”起来的“毛孔”。

 

在那件叫做“一万个明天”高考誓师大会的作品中,人物的动作是类型化的,服装也是统一的校服,但是如果我们仔细看,每一幅面孔与每一双鞋子都不相同,而通过面孔与鞋子,我们能够看出这些学生的大致性格与相对阶层——这正是赵延斌对社会肌体的切肤体会。在这个意义上,赵延斌的绘画可以被叫做一种“毛孔现实主义”,有一点“顽世”现实主义,有一点“草根”现实主义,但是其“现实”的密度大到近乎照相写实,而又超越了视网膜的层面,到达了一种存在意义上的真实。(鲍栋《面孔与毛孔》2025)

 

 

2025.10.26

 

 

 

关于艺术家

赵延斌,1991年生于河南新野,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关于策展人

鲍栋,1979年生于安徽,200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艺术史系,是中国新一代活跃的艺术评论家与策展人,“北京当代”艺术博览会联合创办人及艺术总监,现生活工作于北京。

 

 

 

 

赵延斌:面孔与毛孔
策展人:鲍栋
展期:2025年11月1日至12月7日
展览地址:偏锋画廊,北京市798艺术区B-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