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风景画和中国山水画的历史由来已久,尽管处于不同的文化语境,却一直没有脱离人类观看和思考的复杂命题。英国艺术史教授马尔科姆·安德鲁斯提及“风景”时,即便仅仅是看看,人们已经在看的过程中塑造和解读它。这不只关乎艺术家观看方式的转变,更明显地体现在人们的精神转变。风景所引起的人们视觉和观念的变化,不仅影响着自然外界环境的观看方式,在感知和转变的进程中自我反思和参与方式的深度,进而影响创作,留住笔头,从而建立起创作的自我意识和逻辑。
康海涛每次提及眼见的风景,总会浮现一种强烈的感受,即在旁人眼里看来平淡无奇的景色,却久久萦绕在自己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直到以绘画的方式呈现出来。或许风景总不自觉地出现在艺术家的内心,早期的风景画营造出一种焦灼后的宁静,有种让人在夜深人静时平静地窥探自我内心的感觉。从客观到主体,康海涛风景画观看方式的转变恰到好处地形成了从具象到抽象的过渡,光影、色块、构成,他对风景的体验和理解随时间不断变化,从物化的外在转向内心的观感,笔下的色彩一直在内心转化。另一方面,康海涛的创作自觉走向一种朦胧和距离感,又有种远距离下的聚焦和凝视,颜料和画笔的巧妙融合不但没有扰乱画面的秩序感,还在笔触和线条的表现中调适好了他与画面的最佳“焦距”,让创作成为了一个直指内心的镜头,时而清晰,时而模糊。或许对艺术家来说,风景原本是绘画的来源,而正视现实风景的本身,当内心的抽象情绪与现实生活相通时,画面的构成和表现就成为了自然而然的事情。因此,康海涛的抽象风景几乎脱去了不经意间的矫揉和造作,回归到70后艺术家对抽象艺术观念更深刻的思考。
当向内的空间延伸到袁远的画面中,我们看到的是另一个关于空间的景观,这既是私人而往昔的,也可能是公共或当下的。在他的空间里,我们感受到了强烈的时间与叙事。袁远曾说自己在尽力探寻空间里的居住痕迹,他更多地尝试去追寻空间里的废墟感和昔日记忆,那些关于人类情感的细微痕迹让这个静态空间有了流逝的感觉,而这些都通过他的几何构造和色彩调和得非常和谐。袁远的创作同样源自真实的成长本身,他凭借自己的笔刀不断修复与记录心中的记忆。袁远的作品带给我们的除了肌理、痕迹和强烈的时间感,如调色油般在不经意间特定的形体之外,在留痕中感受着此时此景的回忆和现实的折射。袁远曾提及自己的工作方式是向内的而非向外的,从具象到抽象,袁远的构思和创作充分体现了自我的细化逻辑,当空间被一而再地推进时,会发现感觉反而成了最有力的推进器。此时风景在袁远的画面中重新营造了“第三空间”,既折射出边缘的现实,又在最大程度上包容了自我,而材料和光影无疑帮助他实现了这些抽离于现实的设想。
本次袁远、康海涛双人展,既展现了两位艺术家各自的创作观和艺术学理,又在光影色调的形式语言中呈现出他们对自然和内心的思考与探索。两位艺术家都注重自我方式,尊重内心,反复穿梭于身处的现实和情感之中,抽离的笔墨油彩于无声之处,他们各自以抽象的创作元素表达另一种方式的存在。从某种意义上讲,无论景观还是居所,艺术家的视觉经验浓缩了他们对现实和具象的理解,并能以凝练的块面概括出自己的工作方式、思想和体验,由外向内,真实地面对内在的自由世界,时光中静静凝视画面的里外。
广东美术馆馆长
王绍强 | 策展人
2023年11月
凝望的风景:袁远、康海涛双个展
学有缉熙
艺术家
袁远 / 康海涛
策展人
王绍强
展期
2023/12/08-2024/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