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巴塞尔香港艺术展

2023年3月21日 - 3月25日 

偏鋒畫廊將於2023年3月21日至25日參展巴塞爾藝術展香港展會「亞洲視野」單元(展位1C29),呈現鄔建安的個人項目,展出作品涵蓋了他的重要代表作品「化身」系列和「五百筆」系列。

 

鄔建安的藝術思辨和視覺創造,核心在於借助那些看似遠離今日生活的情境,表達人類文明歷史中永恆的部分,喚醒人內心感受中隱秘幽微卻宏大磅礡的潛意識,進而引發對時代和人的反思與觀照。如著名美術史學者、芝加哥大學教授巫鴻所言,「他的想象力總在幾個維度上同時進行,他的作品也總在幾個維度上同時刺激和擴展人們的藝術想象。他游走於文字和圖像之間,在抽象與具象之上又加上一個敘事維度...... 他馳騁於古今之間,把當下的人們在瞬息間帶往詭譎奇邈的洪荒時代。他跨越媒材和風格:繪畫、雕塑、剪紙、裝置提供給他多樣的語匯,但同時激起跨界、綜合、打亂、超越的慾望 。」

 

 

 

「化身」

 

「化身」是鄔建安具有代表性的系列之一,元素全部來自其2011年創作的大型裝置作品《七層殼》。在《七層殼》中,鄔建安創造了186種不同的形象,這些形象有的出自中國早期高深莫測的地理文獻《山海經》,他為這些稀奇古怪、流亡他鄉的怪獸「畫像」,同時,把它們與他創作的諷刺漫畫、對俚語的形象化、基督教、佛教和印度神話中的各種元素、塗鴉、T恤衫、卡通等形象匯合在一起。你能發現一件最簡單的東西一下子變成了非常錯綜複雜的創作,這些不同層次和大小的身體用無數雙眼睛注視著我們,或自管自地無視我們的存在,在形象的身體內部敞開不可思議的文化的外界……

 

以《七層殼》的構成元素為「字母表」,鄔建安創作了「化身」系列作品。作品中,成百上千個小形象彼此疊壓、交錯,呈現出標誌性的複雜絢麗的視覺肌理。個體在混沌擁擠的相互關係中,凝聚成為某種整體上的似是而非,鮮活生動的整體似乎不盡是預先設定,而是個體自在生長而成。

 

無論是借助生肖表達對時間和空間的理解,還是對古代希臘瓶畫形象和英雄故事的演繹,「化身」系列從民間工藝、經典文本、文人畫和西方現代主義藝術史的傳統出發,漸而拓展出複雜而富於獨特創造力的思維和表達體系,這種體系的建構以對視覺方式的革新為動力,在保留其作品奇異的視覺銳度和吸引力的同時,支持他將敘事性納入作品的語言系統,堅定對獨特世界觀的訴說和建構,對人類視覺和手工製作基本原理的不懈探索。

 

 

「五百筆」

 

作為將紙本水墨與剪紙拼貼、個人創造與社會參與相融合的新篇,「五百筆」系列成為鄔建安近年來最受關注的藝術創作計劃之一。

 

作品好似抽象的水墨、彩墨畫,或者動勢繪畫(gestural paintings)作品,畫面中游動著長線、折現、波紋、弧形以及各種不可名狀的飛濺的軌跡、擦塗的筆痕,它們爭奪又分享著同一方紙面空間,構成各種視覺秩序交織博弈的能量場。

 

事實上,畫面上的任何單元都不是直接「畫上去」的,隨著尺度的變化,一件作品可能容納了數十乃至數百個彼此獨立的剪紙拼貼單元,筆痕的色與墨,以及滴甩、噴濺、飛白、水漬等蛛絲馬跡,在剪刻的過程中都被小心地留存下來。在拼組這些畫面構件時,鄔建安對它們之間的位置關係投以十分的注力:這種關係不僅關乎二維空間的上、下、左、右,筆痕之間還要彼此疊壓、穿插、纏繞,而後者從各自的主體部分一直作用至張牙舞爪的邊緣。也即是說,三維空間和物質實在切實參與到了「平面」的構成之中。

 

同時,畫面整體的格局也始終充滿變動的可能性,因為新一筆的加入,動輒將細緻經營之下業已成形的某種節奏徹底改變,而局部變化的效力又如同漣漪般輻射全局。於是,作品由感覺與思辨、縝密規劃與自發選擇協同造就,創作的過程是緩慢、寂寞和磋磨的,儘管畫面最終往往呈現出某種快意瀟灑的結果。

 

「五百筆」有時甚至只因其繁復的創作程序和技巧引人注目,但作品本身並非以「凸顯手工製作的規模和技巧」為目的,而是創作觀念的直接導向——作品是對「局部與群體關係」模型的某種推演。無論來自藝術家在工作室中的實驗積累,還是受邀請參與筆畫製造者的特殊貢獻,以「一筆」和全然放鬆為必要條件,下筆時的思維狀態、情緒、身體習慣被宣紙和水墨敏感而包容的特質透現出來。如同「五百羅漢」各自對應著每一種證悟的方法,每一個筆畫也對應著特定狀態下的個體的人。讓單個筆畫從原始紙片上脫離,似乎象徵一種初次的自我覺醒,而將它們重新組合拼貼,則演繹著每個個體成為社會或任何群體組成部分的必然命運。當一個肌體展現為躍躍欲試的個體生命張力的聚合,個體並不能與他人調和,但原本的個性卻被語境重新表達,成為某種新秩序的特殊因子,與其環境中的全部個體共生長。

 

 

 

 

邬建安

 

1980年生於北京,現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2017年,鄔建安的作品代表中國參加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近年來,作品先後參加【思維的線索:館藏中的行動抽象】(美國伯克利美術館及太平洋影像藝術中心,2022)、【超融體:2021成都雙年展】(中國成都天府美術館,2021)、【玻璃應力:未來之窗】(俄羅斯國立艾爾米塔什冬宮博物館,2021)、【開物:當代中國的日常與想象】(法國里爾伯爵夫人博物館,2021)、【生生不息——敘事的黃河】(銀川當代美術館,2020)、【紙上談繽】(意大利那不勒斯國家考古博物館,2019)、【越後妻有大地藝術三年展】(日本新瀉越後妻有,2018)、【蛇形】(日本東京森美術館,2019;新加坡藝術科學博物館,2017)、【亞洲藝術部成立百年慶典·猴年新春特別項目】(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2016)、【三十年的中國當代藝術:卡羅琳與雷內收藏展】(美國波士頓美術博物館,2015)、【大道之行:中國當代公共藝術展】(德國卡塞爾,2012)等重要展事,並在北京、上海、香港、紐約等地舉辦多次個展。

 

他的代表作品進入伯克利美術館及太平洋影像藝術中心、康奈爾大學赫伯特 F. 約翰遜藝術博物館、洛杉磯郡立藝術博物館、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波士頓美術博物館、巴西奧斯卡·尼邁耶博物館、澳大利亞白兔藝術收藏、日本福岡亞洲藝術博物館、北京民生現代美術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上海星美術館等美術館的館藏,現代傳播集團、匯豐尚玉中心、陳一丹基金會,以及愛馬仕、迪奧、寶格麗等亦收藏有鄔建安的作品。

 

2019年,鄔建安入選CCTV紀錄頻道出品的《中國想象力》,這也是他的首部個人紀錄片。他獲得的主要藝術獎項包括「2022年度卓越藝術人才獎助」(紐約亞洲文化協會),「2018年度40 Under 40亞洲卓越藝術家」(《視野》)、「2020 Best of the Best年度藝術家」(《羅博報告》)、「2017年度青年力量」(《南方人物週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