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里科·巴赫: 100/100

2022年8月20日 - 9月17日

偏锋画廊将于2022年8月20日至9月17日期间呈现恩里科·巴赫个展“100/100”,由方志凌担任策展人。此次是巴赫在偏锋画廊举办的第三次个展,呈现其2020年以来的创作。他近期的作品将画面分为两个部分,每一部分都独立饱满,相加则构成更丰富的视觉冲突与平衡关系的作品——意味着巴赫已经从深受伊米·克诺贝尔影响的“再设计和简化”,步入一个更自由也更广阔的“微物世界”。

 

 ----------------------------------------------

 

恩里科·巴赫的“微物剧场”(节选)

文 / 方志凌

 

恩里科·巴赫1980年出生于前东德的莱比锡,9岁随父母迁徙到卡尔斯鲁厄。这样的出身,很容易让人联想到马库斯·吕佩尔兹、格哈特·里希特、乔治·巴塞利兹、A·R·彭克等老一辈德国艺术家,以及以尼奥·劳赫为代表的“莱比锡画派”这些中国艺术界耳熟能详的出生于前东德的艺术家群体。但巴赫的作品中却几乎看不到与前东德的联系,他拥有快乐的童年时光,孩提时就迁徙到德国西部,并没有东西差异的深刻体验,当他在卡尔斯鲁厄开始学习艺术的时候,“莱比锡画派”已经非常引人注目,他对此却没什么兴趣,真正让他痴迷的,是绘画在当下的可能性。

 

巴赫的绘画常常是介于抽象与具象之间的一种状态:一方面是各种几何化的线条、形状、色块的精巧组合——他似乎很倾心于机械式的严整与精微:该平行的线条不管长短、多少、看起来都绝对平行,一个色块或一组线条由浅入深的渐变,绝对像高精度印刷般精确;画面的边角关系更常常精巧得令人乍舌——看起来就像是很典型的几何抽象绘画风格;而另一方面,这些由几何线条、形状、色块精心构成的画面,却常常让人联想到一些并没有什么特殊含义的寻常物品:半开的百叶窗、拼合的瓷砖墙、随意叠放的文件、纵横交错的废纸条……不是细致入微地记录这些寻常物品的某个动人的视觉瞬间,而是抽取它们简洁的形状、微妙的视觉肌理、精致的人造色彩、以及繁复多变而又井井有条的工业化秩序……在一种冷淡的戏剧化的光影氛围中,这些往往泛着清冷的金属光泽(或电子屏幕散发出的荧光)的琐细物品被抽离了日常特性,以严肃的几何化的面目,井井有条地演绎着各自独特的视觉魅力。

  

 ----------------------------------------------

 

关于艺术家

 

1980年生于莱比锡,现生活、工作于卡尔斯鲁厄。恩里科·巴赫使用线条、形式和颜色制造出“视觉陷阱”的纵深效果。再用自发的肢体语言和随机的行动颠覆自己创造出严谨的几何抽象形式绘画。他的作品玩弄并慢慢瓦解人们对于透视和三维立体的惯常印象,迫使观者重新感知二维的绘画形式。恩里科·巴赫2010年毕业于卡尔斯鲁厄艺术学院。2010至2011年于古斯塔夫·克鲁格教授研究生班学习。2013年获卡尔斯鲁厄艺术学院新秀奖,2012年获波恩艺术基金会奖金,2011年和2007年获卡尔斯鲁厄艺术学院奖,2010年获史蒂芬·巴尔肯霍尔驻地奖学金。他的作品被欧洲和亚洲许多重要艺术机构、私人收藏,是德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