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8日,艺术家丘婧彤的首次个展“炮打葡萄”在偏锋画廊启幕。此次展出作品近24组、件综合媒介绘画和装置作品。丘婧彤, 1980 年生于广东韶关。2003 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2006 年获广州美术学院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北京。作品《某月某日江南西路》获罗中立奖学金、全国美术院校毕业生优秀作品金奖等多项荣誉。
进入一楼展厅,会被地上的一堆“废纸”吸引,这些巨大的“废纸”上还写着“我喜欢......I like......”,显然不是画廊未完成的装修现场。
“这组作品是金属板的材质,在上面用丙烯制作出纸的质感,这些字都是孩子们的《秘密》。这件作品之所以称为《秘密》,是少年懵懂的爱,对于他们是巨大的秘密,只能偷偷写在小纸条上的秘密。我用放大的方式表现出来。”丘婧彤对这组作品内在的思考阐释道。
从这次展览的现场,也可以看到有基本的两个线索:绘画和装置。并且都是关于成长和记忆。
在一楼与《秘密》相对的是一件由墙面至地面的巨大互动装置。这件长3米,高2米的作品就像一个未完成的球形石膏素描写生的现场。地面堆满铅笔屑,画面由磁布制作,吸附着零散的几片可以随意移动换位的黑白色块。现场有观众拿起这些碎块任意的挪动位置,体验作品与观众间一起建立或消解成人、孩子之间的记忆。
继续往里面的空间走就可以看到装置作品《炮打葡萄》。被半球形的透明亚克力罩在下面形成的5件一组的灯箱装置,走进看每件作品内部都有蔬菜坦克和水果葡萄形成的“炮打葡萄”,这是孩子在利用餐食完成的对成人世界的戏仿吗?你怎么看?
一楼以呈现装置为主要线索,走到二楼看到以架上绘画为主的作品。
“我当时在市重点高中,为了考美院,大量的时间用来学专业课,物理、化学这些课就下降的很厉害,一直都记得当时老师失望的表情。这个对我影响很大。”丘婧彤说这些往事的时候仿佛就昨日。就像《无问对错》等等系列绘画作品,在写满了数学公式的画面上或是暖调如阳光,或是冷暖色彩相互对比如初春的和风。这些记忆既是具象的又是抽象的的。艺术家以创作的方式释放了心中的纠结。也为观者提出:你以什么方式释放记忆中的心结?
艺术家丘婧彤早前不仅参加过偏锋画廊的系列展“A+A”,也参加过“图画手工”。她的作品在惯常的形式、语言、材料中寻求新的可能性,产生与内在观念和现实之间的关联。
丘婧彤早期作品以具象雕塑作品切入中国社会现实,在悲悯的情怀下保持视角新奇。
近年来,她更多地把创作方向转变为“借儿童的眼光看成年人世界”——以极小的切入点,捕捉曾经的、或真或假地存在过的记忆残片。
有评论称:丘婧彤从早期的社会现实题材,到后来的成长记忆系列,无不带着她独有的“不愿长大”的有趣视角,折射出其沉溺于自我世界的童心和天性。在她的视角范围内,世间所有事物的真实存在和虚幻意象,都有可能是颠倒的关系:眼前可见的存在未必真实,萦绕在脑海中的意象也并不一定虚幻。
究竟哪一个才接近世界的本质?这个问题,从科学家、哲学家、社会学家,再到艺术家本人,恐怕都难以说清。但这样的视角,始终在提醒着我们——原来我们曾经也是这样看待这个世界的。 “炮打葡萄”击中的是我们心底柔软的童趣,无问对错的“试卷”则隐喻人生成长的诸多节点。一个个或真或假的记忆碎片,构成纯净、新奇的视觉画面,以无序的意识重现她成长过程中的若干个瞬间。丘婧彤采取放任意识流的态度,往大了说,使她获得对自我的重新认识;往小了说,获得了艺术表达的自由。从现实主义的滞重转变为意识流的轻盈,从向外观察的不安到向内审视的自如,可以看得出,丘婧彤对作品有着天然的亲近度和随心所欲的驾驭能力。
丘婧彤通过绘画、雕塑、装置等多种创作语言,以迥异于成年人视角,进行本真的、向内的自我审视和表达,实现了作品面貌的纯净度和想象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