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FOGallery
Skip to main content
  • Menu
  • 艺术家
  • 展览
  • 最新动态
  • 艺博会
  • 出版物
  • 联系我们
  • EN
  • 简体

  • 见证与表达:北京画廊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作品展

    见证与表达:北京画廊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作品展

    2019年10月18日 由北京画廊协会主办,宋庄美术馆承办,北京画廊协会12家代表性画廊参展的“见证与表达:北京画廊协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作品展”作为“2019北京宋庄艺术节”的重要内容于2019年10月5日亮相通州区宋庄美术馆,为建国70周年献上北京画廊界的一份贺礼。 参展艺术家:恩里科·巴赫、康海涛、倪军 展览时间:2019年10月5日-11月4日 地点:宋庄美术馆 更多详情
  • 将大自然看作颜料:吉莲·艾尔斯绘画作品1972-1983

    将大自然看作颜料:吉莲·艾尔斯绘画作品1972-1983

    2019年04月18日 偏锋新艺术空间代理英国艺术家吉莲·艾尔斯个展“将大自然看作颜料:吉莲·艾尔斯绘画作品1972-1983”,于4月12日在位于拉脱维亚的马克·罗斯科艺术中心举办,主要呈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作的纸本及油画作品。 展览日期:2019年4月12日-9月29日 展览地点:马克·罗斯科艺术中心,拉脱维亚 更多资讯: https://www.rothkocenter.com/en/ekspozicija/see-nature-like-paint-gillian-ayres-paintings-1972-83 更多详情
  • 谭平、张羽、王剑受邀参展新加坡“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 大展

    谭平、张羽、王剑受邀参展新加坡“极简主义:空间、光、物体” 大展

    2018年11月15日 今年 11 月,新加坡国家美术馆与艺术科学博物馆联合推出整个东南亚地区的首场极简主义艺术展。本次展览由新加坡国家美术馆发起,两家博物馆共同举办,通过 130 多件不同凡响的艺术作品,探索极具开拓性的极简主义运动源流,许多参展作品是第一次在新加坡亮相。 艺术科学博物馆的主题展将极简主义的根源追溯至 2,000 年前印度教与佛教的哲学思想与文字,并探讨了一位知名日本学者的禅宗实践。今天,许多极简主义者都曾受教于这位学者。展览收入许多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作品,比如 Mona Hatoum(黎巴嫩/英国,1952 年)、Carmen Herrera(古巴-美国,1915 年)和 Richard Long(英国,1945 年)。此外,艺术科学博物馆还邀请多位亚洲艺术家参展,包括宋冬(中国,1966 年)、谭平(中国,1960 年)和蔡佳葳(越南/法国/台湾,1980 年),透过他们的作品,呈现中国极繁主义,当代抽象主义和概念主义视野下的极简主义。 艺术科学博物馆的展览部分还收入了一些作品,思考虚空与“无”的观念。这些原则与极简主义和科学都存在共鸣,艺术科学家... 更多详情
  • 共鸣——约翰·麦克林 & 谭平将于11月15日在德·美术馆开幕

    共鸣——约翰·麦克林 & 谭平将于11月15日在德·美术馆开幕

    2018年11月14日 约翰·麦克林,1939年出生于英国利物浦,是二战后成长起来的欧洲新抽象绘画重要的代表艺术家。 谭平,1960年出生于河北承德,是新世纪以来备受关注的中国新抽象绘画的领军人物。 虽然年龄隔代而且东西远隔,但他们却有着极为相似的复杂的人生经历和艺术选择:约翰·麦克林作为苏格兰后裔,亲身经历了“二战”、战后欧洲的重建和欧美社会文化的深刻转型;谭平则亲历了“文革”、“改革开放”、以及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复杂深刻的社会变革。而在风起云涌的大变革时代,他们最终都选择了当时并不那么活跃的抽象绘画。 约翰·麦克林的绘画深受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的影响,九十年代以后逐渐转向米罗、克利、毕加索等欧洲大师的艺术趣味,同时远续欧洲深厚的色彩传统;谭平的绘画深受德国新表现绘画、欧美新抽象艺术以及观念艺术的影响,近年来则注重对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和书写意趣的融合。 相对而言,约翰·麦克林的绘画更加优雅和纯粹,谭平的艺术则有着更恢宏的气度和更活跃的精神张力。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绘画艺术都不是某种“前卫观念”或“形式美”的单纯产物,而是他们丰富的内在情感、复杂的生命体验的诗性载体:无论有着怎样的孤独、彷徨与心灵挣扎,他们的艺术最终总洋溢着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对于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的深情。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共鸣,也必将唤起我们这个时代的共鸣。 策展人:方志凌 参展艺术家:约翰·麦克林、谭平 展览时间:2018.11.15 - 12.23 展览地点:德·美术馆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厦门片区(保税区)象兴一路33号 更多详情
  • 另一个阿莱夫 - 中德当代艺术对画展暨德美术馆开幕展

    另一个阿莱夫 - 中德当代艺术对画展暨德美术馆开幕展

    2018年10月31日 策展人:方志凌 参展艺术家:陈彧凡、段正渠、康海涛、马浩然、恩里科·巴赫、本杰明·阿普尔、仇晓飞、苏上舟、邬建安、尹朝阳、卡罗莉娜·佩雷斯·帕拉雷斯、弗兰西斯卡·何斯泰恩 展览时间:2018.9.29 - 10.31 展览地点:德·美术馆 中国(福建)自由贸易区厦门片区(保税区)象兴一路33号 更多详情
  • 群贤·白露文会 -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群贤·白露文会 - 中国当代艺术邀请展

    2018年10月27日 策展人:方志凌 参展艺术家:王劼音、周春芽、谭平、段建伟、邵戈、张学海、车健全、韩磊、向京、章剑、尹朝阳、赵峥嵘、王亚彬、康海涛、陈彧君、仇晓飞、宋琨、邬建安 展览时间:2018年9月8日至18日 展览地点:华中农业大学艺术馆 更多展览信息:http://news.hzau.edu.cn/2018/0908/52612.shtml 更多详情
  • 圆融 - 佛教与艺术展于10月27日在福建莆田美术馆开幕

    圆融 - 佛教与艺术展于10月27日在福建莆田美术馆开幕

    2018年10月27日 策展人:王春辰 画廊参展艺术家:本杰明・阿普尔、 吉莲·艾尔斯、 恩里科·巴赫、 约翰·麦克林、 亚历珊德拉·鲁索普洛斯 展览时间:2018年10月28日至11月3日 展览地点:莆田美术馆 更多详情
  • “Hängung #19: 恩里科·巴赫,弗兰齐斯卡·荷斯坦,阿燕·法拉” 在KUNSTWERK 克莱因收藏开幕

    “Hängung #19: 恩里科·巴赫,弗兰齐斯卡·荷斯坦,阿燕·法拉” 在KUNSTWERK 克莱因收藏开幕

    2018年07月12日 今天抽象绘画的发展趋势比以往更加多样化。他们不再受艺术流派或艺术团体的影响,也没有意识形态上的约束,相关艺术实践参照标准的选择也是相对独立的。因而此次HANGUNG #19展览中的三位艺术家也不能放在同一个定位上理解。三个名字即代表三种抽象创作的艺术观念,由此共同构成了这次展览的名称。 早年间,弗兰齐斯卡·荷斯坦和恩里科·巴赫就成为克莱因收藏关注的主角,收藏家夫妇艾莉森和皮特·W·克莱因对他们各自艺术探索的进展很感兴趣,多年来一直支持他们的艺术创作。从他们的作品系列来看,恩里科·巴赫是基于场域和空间、色彩和构图这些基本的艺术元素,结合演变出复杂的图像构造。而弗兰齐斯卡·荷斯坦的作品呈现重在他的创作方法,反复的描绘与修订的过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直接促成了整体严谨有序的组合作品。这两位艺术家的“相遇”,不仅体现在他们鲜明的几何图像语言、质疑精神以及实践探索上的共通性,包括两者的创作过程,同时也很好的共同呈现在KUNSTWERK的一楼至三楼,而在四层的展示更具有个展的性质,是来自阿燕·法拉的作品,一位艾莉森和皮特最近才发现的索马里—英国艺术家,艺术家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来创作,并将非洲传统与西方抽象艺术的元素融汇在一起。 文字致谢:KUNSTWERK 克莱因收藏 展期:2018年7月8日-12月21日 展览地点:KUNSTWERK 克莱因收藏 更多展览资讯:https://sammlung-klein.de/en/home/ 更多详情
  • “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2018年07月10日 2018年7月6日至8月14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的“绘画在绘画在绘画之后:德国当代艺术中形式的创造”将呈现德国艺术家艾稞曼、本杰明·阿普尔、托马斯·塞比茨以及卡佳·施特龙茨的作品,他们都是处于创作盛期并且颇具建树的艺术家。本次展览作为探索性案例,旨在以经典方式向观众引介德国“后绘画”(post-painting)艺术发展现状,并借以阐释德国艺术界能够在全球话语中立足的缘由。本次展览由广东美术馆馆长王绍强担任学术主持,艾墨思(北京)、何金芳(广州)担任策展人。同期所出版的同名画册被纳入广东美术馆“海外现当代美术丛书” 系列。 “绘画能否在一个新媒体主宰的世界生存下来?!”——答案是肯定的。四位德国画家呈现了他们如何恰如其分地回答这一问题,也展现了他们对“时代精神”(Zeitgeist)的捕捉。 艾稞曼、本杰明·阿普尔、托马斯·塞比茨和卡佳·施特龙茨是当今德国卓有成就的四位艺术家。艾稞曼为了艺术而周游世界,探索着令他感到不可思议的事物。本杰明·阿普尔是此次展览中最年轻的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数字原生代”,他成长于厄瓜多尔,因而在他的作品中常能看到拉丁美洲文化的痕迹。卡佳·施特龙茨是艺术家中的哲学家,她有着丰富的知识,同时也是展览中最诉诸于感性的艺术家。而托马斯·塞比茨的作品就像是一个留给后人解读的谜题,他曾代表德国参加了2005年的威尼斯双年展。 绘画后的绘画……是一段漫长的抽象艺术的历史。长久以来,德国是一个有着深厚绘画传统的国家。抽象艺术与最近被频繁议论的“国际视觉语言”(international visual language)概念紧密相关。本次展览呈现的这四位艺术家代表了当代德国的艺术实践,他们也可以被视为钥匙,用以解开对后绘画时代的抽象艺术相关话语的深层次理解。 籍此次展览,广东美术馆希望能够为中国观众展现这些当代德国艺术家独特的绘画理念。 展期:2018年7月6日-8月14日 展览地点:广东美术馆 更多展览资讯:http://www.gdmoa.org/Exhibition/Upcoming/201806/t20180627_15383.shtml 更多详情
  • 王新友、谭平、尹朝阳入选中国艺术权力榜100

    王新友、谭平、尹朝阳入选中国艺术权力榜100

    2018年05月27日 2018年4月28日,第十一届中国艺术权力榜&首届中国设计权力榜颁奖盛典在北京幻艺术中心隆重举行,偏锋新艺术空间创始人王新友荣获2017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100榜单第42名,艺术家谭平、尹朝阳分别以第26、47名入选2017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100。 2017年,名为“十年”的抽象群展在偏锋新艺术空间举办,这是此抽象群展的第十回,以绘画、雕塑及装置相结合的方式、集中呈现偏锋积淀了十年的艺术判断。并接连推出了莉莉安·托马斯科、章剑、康海涛、本杰明·阿普尔的个展。而除了做好画廊的内部展览之外,偏锋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广东美术馆以及hiart space上海合作,分别举办了吉莲·艾尔斯(Gillian Ayres)、约翰·麦克林(John Mclean)与恩里科·巴赫(Enric Bach)的大型个展,并多次参与国际项目和博览会,坚持对中国当代艺术进程的洞察以及对欧洲战后艺术大师的探索,以及在两者的对话与碰撞中寻找各种可能的艺术力量。 中国艺术权力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artpower100?refer_flag=1005055013_&is_hot=1 更多详情
  • 吉莲·艾尔斯,由蒙尔赫·莱温斯基拍摄,1963

    英国著名抽象艺术家吉莲·艾尔斯辞世,享年88岁

    2018年04月27日 英国著名抽象艺术家吉莲·艾尔斯(Gillian Ayres)于2018年4月11日辞世,享年88岁。吉莲·艾尔斯是世界最重要的女性抽象艺术家之一,因其抽象绘画和版画中丰富强烈的色彩而著称。《英国卫报》 、《BBC》 、《纽约时报》 等知名媒体纷纷发表讣告以致敬和纪念这位伟大的艺术家。 吉莲·艾尔斯1930年生于伦敦,1945-1950年就读于坎伯威尔艺术学院。1960年作为唯一一位女性艺术家,跻身英国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展览《境况:英国抽象艺术家》(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在毕业后的近30年时间里,艾尔斯担任过多个教学职位,1978年成为英国各大艺术学院聘用的第一位女性绘画系主任。闻名遐迩的特纳奖于1989年将艾尔斯列入最终候选名单。艾尔斯于1991年当选英国皇家艺术研究院院士(RA),2011年被授予大英帝国司令勋章(CBE)。 2017年7月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了吉莲· 艾尔斯的大型个展: “ 航向边缘:吉莲·尔斯的抽象绘画,1979年至今” ,这也是艺术家的中国首展,展出作品囊括了艾尔斯自1979年以来所创作的多幅大尺寸画作,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位女性艺术家复杂而感性的艺术。 对于这次展览,吉莲·艾尔斯曾谈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里,人们总喜欢一些不美的东西。而我热爱美,这一点毫无疑问。提香、鲁本斯和马蒂斯都对美有着炽热的爱恋。我认为,人们在观看艺术作品甚至大自然时,应当能够迷醉其中,我认为我们的生命可以通过观看艺术品而得到提升。我唯一的遗憾是,由于健康状况,我不能飞往北京并亲眼见识中国。” 吉莲·艾尔斯的画作被多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巴西利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伦敦大英博物馆及中国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展览足迹从英国延及欧洲,东达印度,西至美国。 作为吉莲·艾尔斯在亚洲的代理画廊,偏锋新艺术空间将于2018年9月为吉莲·艾尔斯举办回顾展,为中国藏家及艺术爱好者呈现这位伟大的艺术家的遗世之作。 更多详情
  • 本杰明·阿普尔、恩里科·巴赫参加卡尔斯鲁厄ZKM艺术与数码中心大型群展“回响”

    本杰明·阿普尔、恩里科·巴赫参加卡尔斯鲁厄ZKM艺术与数码中心大型群展“回响”

    2017年09月15日 本杰明·阿普尔和恩里科·巴赫参展于德国卡尔斯鲁厄ZKM美术馆举办的群展“回响:巴登-符腾堡艺术基金会40周年”。自1977年成立至今,巴登-符腾堡艺术基金会已向视觉艺术、音乐、行为艺术及文学领域的900余位青年艺术家提供了资助和支持。作为资助金的获得者及优秀的青年艺术家,此次阿普尔和巴赫参与这一大型群展,是对他们不断前进的创作历程的肯定。 展览日期:2017年11月4日 - 2018年2月12日 地点:ZKM艺术与数码中心1号、2号厅,德国卡尔斯鲁厄洛伦兹大街19号 更多展览资讯: http://zkm.de/en/event/2017/11/resonances-40-years-of-the-kunststiftung-baden-wuerttemberg 更多详情
  • Enrico Bach: Anti-Pop Construction

    恩里科·巴赫个展“反通俗建构”在龙美术馆hiart space举行

    2017年09月6日 9月2日,恩里科·巴赫的个展“反通俗建构”在上海龙美术馆hiart space开幕。 这是巴赫在上海的首次个展。香港特别行政区前特首梁振英,著名收藏家、龙美术馆创始人刘益谦,著名艺术经纪人伍劲等嘉宾到场参观。 此前,这位来自德国的80后艺术家曾在北京偏锋新艺术空间( 如果·但是,2016)和广东美术馆( 此时彼地,2017)举办过个展,均反响热烈。 展览日期:2017年9月2日 - 9月30日 地点:龙美术馆hiart space,上海市徐汇区龙腾大道3398号龙美术馆西配楼 更多展览资讯:http://www.hiart.cn/exhibition/detail/c20cozpt.html 更多详情
  • 吉莲·艾尔斯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吉莲·艾尔斯中国首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

    2017年08月10日 著名抽象艺术家吉莲•艾尔斯(Gillian Ayres)的首次中国个展于7月30日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行。现年87岁的吉莲.艾尔斯是在世重要的抽象画家,她的画作被多家重要博物馆/美术馆收藏,其中包括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英国泰特美术馆、巴西利亚现代艺术博物馆、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及伦敦大英博物馆等。她的展览足迹从英国延及欧洲,东达印度,西至美国。闻名遐迩的特纳奖曾于1989年将艾尔斯列入最终候选名单。她的大型回顾展目前正在英国威尔士国家博物馆举行(展至2017年9月)。与此同时,关于艾尔斯作品的400页专著《吉莲•艾尔斯:马丁.盖福德与大卫.C.罗伯茨评论集》亦于不久前刚刚出版。 《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1979年至今》为艺术家的中国首展,展出作品囊括了艾尔斯自1979年以来所创作的多幅大尺寸画作,作品来自数位私人藏家及艺术家个人工作室。正值全球博物馆反思女性艺术家的重要性之际,展览《航向边缘:吉莲•艾尔斯的抽象绘画,1979年至今》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一位女性艺术家复杂而感性的艺术。艾尔斯是英国各大艺术学院聘用的第一位女性绘画系主任,曾作为唯一一位女性艺术家,跻身英国战后最重要的艺术展览《境况:英国抽象艺术家》(1960年,英国皇家艺术协会),并在过去一个甲子的岁月里不断创造并发展着自己的艺术。 本次展览将以数幅1980年代创作的感性而壮美的画作开篇——巨幅画布之上,颜料虬结,笔触长可达三十厘米,色彩主宰着画作的形式。艾尔斯师法的艺术大师,包括威尼斯画家提香和英格兰画家特纳,她1980年代的画作也包含着与这两位早期大师类似的雄心和抱负。 文字 |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图片 | CAFA Art Info 艺讯网 点击此处观看吉莲艾尔斯纪录片 展览日期:2017年7月30日 - 8月27日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南街8号 更多展览资讯:http://museum.cafa.com.cn/cn/exhibitions/sailing%20off%20the%20edge/text 更多详情
  • 王新友、谭平、王川入选2016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100

    王新友、谭平、王川入选2016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100

    2017年06月6日 2017年6月3日,中国艺术权力榜2016年度榜单在民生现代美术馆发布,偏锋新艺术空间创始人王新友获“年度经纪人”,艺术家谭平获“年度艺术推手”。 王新友、谭平、王川入选2016年度中国艺术权力榜100。偏锋新艺术空间推荐艺术家韩五洲、吕博洋、丘婧彤、张雷入选“艺术发现”单元,王礼军入选“艺术成长”单元。 艺术权力榜官方微博:http://weibo.com/artpower100?refer_flag=1005055013_&is_hot=1 更多详情
  • 亚历珊德拉·鲁索普洛斯、刘坚参展巴黎La Halle Saint Pierre“大麻烦”

    亚历珊德拉·鲁索普洛斯、刘坚参展巴黎La Halle Saint Pierre“大麻烦”

    2017年05月24日 展览日期:2017年5月9日--7月30日 地点:巴黎十八区蒙马特Ronsard路2号Halle Saint Pierre 更多展览详情:http://www.hallesaintpierre.org/category/exposition/en-cours/ 更多详情
  • 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

    王川参展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

    2017年05月18日 王川的作品《肉身之一》、《肉身之二》、《肉身之三》日前在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的展览“无垠:行进中的水墨运动”中展出。展览以《后经典》、《幻象》、《象外》、《尘世》和《越界》五个部分对当代水墨的发展做了一个不严格的分类,这些作品分别展示了中国水墨艺术家们在更为宽疏的当代语境中自如地运用水墨性话语重新诠释经典的传统水墨,展露他们的观感世界,描述各自的人文景观,表达对生活的生命的关注,揭示对精神世界的求索。 文字 | 沈揆一,《无垠:行进中的中国水墨》 展览日期:2017年4月25日--5月28日 地点:四川美术学院美术馆(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南路 56 号) 更多展览详情:http://www.scfai.edu.cn/info/1033/18286.htm 更多详情
  • 恩里科·巴赫个展“BASS”在路德维希港威廉·哈克博物馆开幕

    恩里科·巴赫个展“BASS”在路德维希港威廉·哈克博物馆开幕

    2017年04月27日 恩里科·巴赫的个展“BASS”于4月29日在路德维希港威廉·哈克博物馆的鲁道夫·沙夫美术馆开幕,展览呈现了数件巴赫的大尺幅绘画作品。 展览日期:2017年4月29日--7月16日 地点:鲁道夫·沙夫美术馆,路德维希港威廉·哈克博物馆 更多展览详情:http://www.wilhelmhack.museum/index.php?id=69&no_cache=1&sword_list%5B0%5D=enrico 更多详情
  • 双个展“约翰·麦克林:歌之舞之”和“恩里科·巴赫:此时彼地”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双个展“约翰·麦克林:歌之舞之”和“恩里科·巴赫:此时彼地”在广东美术馆开幕

    2017年04月14日 2017年3月16日,由广东美术馆主办,偏锋新艺术空间协办的“歌之舞之——约翰·麦克林的抽象绘画”与 “此时彼地——恩里科·巴赫的绘画”在广东美术馆隆重开幕。 二十世纪初,抽象以一种“自在之物”的姿态、以一种带有纯化的个人经验的姿态走进大众的视野。时隔一百多年的今天,在甚至连 “抽象”这个语词的指代都变得模糊的今天,从“艺术之死”的梦魇中抽身而出的抽象艺术,呈现出回归、对抗、矛盾、疏离的种种姿态。无论是哪一种,有一点似乎是肯定的:当代的抽象艺术,不管作品在何种程度、何种视角呈现被提纯的个人经验,作品的全部意义并不仅仅依靠画者建构,观者也总是成为作品意义的诠释者。这种诠释并不是无足轻重的谈资,而是在全球化和全球艺术史的语境下,一种自由开放的文化交流。本次在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展览“歌之舞之——约翰·麦克林的抽象绘画” “此时彼地——恩里科·巴赫的绘画”恰恰提供了这种诠释与交流的可能。 约翰·麦克林生于利物浦,于1957年至1962年就读于圣安德鲁斯大学,1963年至1966年期间在伦敦考陶尔德艺术学院学习。从1966年起,麦克林任教于伦敦各艺术类院校,并于1975年举办了第一次个人展览。迄今为止,麦克林的作品被伦敦泰特博物馆等多家全球博物馆收藏;艺术家本人更受到二十世纪美国著名艺术评论家克莱蒙特·格林伯格,以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绘画和雕塑部的杰出策展人约翰·埃尔德菲尔德等艺术评论家和策展人的关注与赏识。而麦克林自己则经常提及马蒂斯和米罗的展览对他的创作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使他能够探索得到“一种更为熟练的运用形状的方式”。麦克林与马蒂斯和米罗一样,在对形状的组合、色块的配置上显现出高度的敏感性。但与前贤不同的是,他的画作似乎更强调视觉、音乐和舞蹈之间的通感与匹配效应,通过形式与色彩的共同效应把观看引向时间的维度,从而使画面超越单纯的视觉维度。通过本次的“歌之舞之——约翰·麦克林的抽象绘画”展为我们提供的契机,当我们站在麦克林“会唱”、“会跳”的大尺寸画作面前,你也许亦能体会到置身于声色齐鸣的剧场之感。 如果说麦克林通过色彩的方式使观者超越现实空间,德国青年艺术家恩里科·巴赫则倾向于创建和玩弄某种虚幻空间。他1980年生于莱比锡;2010年毕业于卡尔斯鲁厄美术学院;2010至2011年于古斯塔夫·克鲁格教授研究生班学习;2013年获得州立美术学院新秀奖。2010年以来,举办过12次个展,参加过30余次群展。巴赫的作品被欧洲许多重要艺术机构、私人收藏,是德国年轻一代艺术家中的佼佼者。因而他的画作呈现的不仅是个人的艺术语汇,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德国当代的某些艺术导向。在形式上看,他把平面绘画和空间透视这两个看似矛盾的概念相融合。在处理画面的方式上看,他的画一方面仍然延续上世纪的视觉空间探索,利用光影的微妙变化以及肌理和笔触构成空间感。另一方面,这些光源和消失点的多重性又构成一种多视角空间,激发出与现实空间相悖的超现实空间体验。我们将会在展览“此时彼地——恩里科·巴赫的绘画”中遇见传统技法与当代思维的对立、矛盾以及融合,也会遇见这个复杂的综合体呈现出的巧妙与和谐。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以相对独立但存在深层联系和对话的联合形式展出约翰·麦克林和恩里科·巴赫的抽象作品共90余件,力求完整地展现画者丰富、充盈的艺术语言与思想维度。 广东美术馆 2017年3月 更多详情
  • 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UCCA

    廖斐参展UCCA“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

    2017年04月13日 廖斐携作品《一件地球雕塑》和《无限接近平坦》参加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群展”例外状态:中国境况与艺术考察2017”。这一展览收录23位/组国内外艺术家的作品,立足于中国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现实境况,探讨“艺术”作为一种表达与行动的媒介,如何应对某种脆弱、动荡而变化莫测的世界局势,即持续酝酿、演变的“例外状态”。 廖斐的《一件地球雕塑》以两台分别呈现南、北半球的台风实时预警影像系统的计算机显示器为主体,以模拟的方式制作一件地球的“雕塑”。抓取自官方实时网络监测系统的数据生成了共时的监控影像,时空被压缩为远程交互的碎片化数据,具体的地球景观被化约为名称、图标与符码。在此,“监控”不仅构建了一种观看方式,亦成为理解、规划空间的手段,并影射了某种可以被无限分割的“当下”。 廖斐的另一件作品《无限接近平坦》致力于探讨理念中的“无限”这一概念——他将一块漂浮于水中的木头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割去,再投入水中,周而复始,直至技术所能达到的极限;被切割的木块数量与形状均由浮力与水平面的关系所决定。理论上,木头可以被无限切割;但由于现实条件的制约,最终在空间中呈现的木块数量是有限的。在此,“现实与潜能”“精确与混沌”之间的张力被凸显出来,塑造一件“无法完成”的作品。 文字及图片致谢:UCCA、杨大宇 更多详情
  • 本杰明·阿普尔个展“将混凝土填满天花板”在辛德尔芬根市美术馆开幕

    本杰明·阿普尔个展“将混凝土填满天花板”在辛德尔芬根市美术馆开幕

    2017年04月7日 本杰明·阿普尔的个展“用混凝土填满天花板”正在辛德尔芬根市美术馆举办。展览呈现了一批本杰明创作的雕塑、绘画、摄影、文字和影像作品。 展览日期:2017年3月19日--2017年6月18日 地点:辛德尔芬根市美术馆 更多展览详情:http://www.galerie-sindelfingen.de/ 更多详情
  • Helmhaus Zürich

    谭平——“山外有山”现场绘画项目于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开幕

    2016年12月21日 谭平海外美术馆现场绘画项目于瑞士当地时间12月9日在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拉开帷幕。此次展览是谭平继“白墙计划”之后的又一次大型现场绘画。美术馆为谭平准备了一楼空间及五块2米乘3米的空白画布,自11月28日起,于12月7日结束,艺术家在美术馆现场以绘画和空间为行动议题,进行了体验式的新尝试。 位于瑞士苏黎世老城中心的Helmhaus美术馆,以对瑞士及欧洲当代艺术作品的展出为主,充满古典主义气质的建筑空间赋予谭平的现场创作以强有力的画面语言和更为凝练的仪式感,反过来,谭平的抽象绘画也为历史悠久的Helmhaus美术馆注入进完全的新意。作为引发东西方艺术观照式对话的契机,展览必将在中国艺术家与西方观者之间收获更多纬度与层次的讨论可能。 展览日期:2016年12月9日--2017年2月5日 地点:苏黎世Helmhaus美术馆 更多展览详情: https://www.stadt-zuerich.ch/kultur/de/index/institutionen/helmhaus/veranstaltungen/ganz-und-vernissage-finissage/Ganze-Ausstellung312.html 更多详情
  • 廖斐参加2016上海双年展

    廖斐参加2016上海双年展

    2016年11月5日 第十一届上海双年展于11月1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幕,廖斐携作品《事件》和《延长的直线》参展。此次双年展的主题是“何不再问:正辩,反辩,故事”(Why Not ask Again? Maneuvers, Disputations & Stories),主题展有来自40个国家的92位/组艺术家参与。 来自印度的主策展人Raqs媒体小组(Raqs Media Collective)利用此次主题向艺术家们抛出各种必要、艰难而又动人的问题,追问人与现实、过去与未来等多种层面的关系。在廖斐的作品《事件》里,有尺度、场域、运动和一个系统,在宇宙中,没有轴心的球体机械运动产生了昼夜,并制造了日月食。它们都是最平常的现象,廖斐呈现出来一个开放而隐晦的场景。而在《延长的直线》中,廖斐则透过古典力学的公式,用大理石及钢板创造出一个理论上可以无尽延伸的组合。这件作品通过非逻辑化的事物为逻辑化的事物创造出框架这一概念,对人们所能察觉到的自然之中具象的几何与对称进行研究。 展览将持续至2017年3月12日。 展览日期:2016年11月12日——2017年3月12日 地点: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更多展览详情: http://www.shanghaibiennale.org/cn/ 更多详情
  • 廖斐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展览

    廖斐在上海玻璃博物馆举办展览"退火|平坦"

    2016年11月2日 11月9日,展览“退火”在上海玻璃博物馆开幕,廖斐带来个展项目《平坦》。上海玻璃艺术馆举办的玻璃艺术跨界项目始于2014年,今年此项目被正式命名为“退火”。退火是玻璃制作中的重要环节,也是玻璃最终成型的关键所在。 在《平坦》中,廖斐试图触发当代艺术与玻璃这种材料的沟通与交融,探索玻璃的无限可能。然而如绝对的直线并不存在一样,平坦并不是事物的属性,而是我们对于世界极限的想象,更接近于人思维的属性。廖斐运用自己的思维和想象,去思考平坦的全貌。 展览日期:2016年11月9日——2017年2月26日 地点:上海玻璃博物馆 更多展览详情: http://www.shmog.org/portfolio/plain/ 更多详情
  • 张雷参加OCAT西安馆2016冬季展览《碎现实》

    张雷参加OCAT西安馆2016冬季展览《碎现实》

    2016年10月29日 张雷携100幅纸本作品参加OCAT西安馆2016冬季展览《碎现实》,展览包括四个方向和单元,“作画”,“黑画”,“现画”,“艺术现场”。此次,张雷参展“黑画”单元,“黑”在西安方言中可解释为“执着”和“不所顾忌”。“黑画”不仅是一种投入的绘画状态,更是对形势和规范的背离。黑画作为身体的显现,物象、涂鸦、符号无规则地组合在一起,一切都在近乎无意识中完成,对规则的蔑视,与程式的背离,对压力的反抗,都透过无意识的形式体现出来。张雷的这几组表现农村题材的纸本作品,折射出现实的多种形状,对人物形象或景致的处理不在于强调外在视觉的完美,而是把握住了一种朴素戏谑的生命本相。 展览日期:2016年11月5日——2017年2月26日 更多展览详情: http://ocat-xian.org.cn/html/2016/upcoming_exhibitions_1024/88.html 更多详情
  • 谭平、王川参加上海民生《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回展》

    谭平、王川参加上海民生《抽象以来:中国抽象艺术研究展巡回展》

    2016年10月11日 更多详情
版权 2019 PIFOGallery
网站支持 Artlogic
Facebook, opens in a new tab.
Instagram, opens in a new tab.
新浪微博, opens in a new tab.
Artsy, opens in a new tab.
订阅偏锋邮件
联系我们